资讯棋谱
评论 (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棋谱 > 围棋资讯 > 综合报道 > 评论

[评论]

古都围棋四十年几多风雨 “玉面少年”带来全新希望(图)

  • 2004-08-06 21:55:42|admin|0

特约记者高凯报道 开封围棋有着很深厚的根基,昔日皇城根脚下的人们,有着爱棋、下棋、品棋的浓厚情结。给开封围棋带来光荣的是现年44岁的刘小光九段,而给开封围棋带来希望的是20岁的王檄五段。   业余围棋曾超北京   上世纪60年代初期,更多的人开始爱上了围棋,众多的爱好者开始聚集在古都藏经楼这个地方揣摩、品位围棋。这一时期最活跃的人物当数河南围棋界知名的前辈刘厚,他不但对开封围棋的起步付出了艰辛,而且对河南省围棋的发展也有着突出的贡献。正是他的慧眼识,发现了现今中国围棋界赫赫有名的刘小光九段这个英雄。另外,还有在1963年全国锦标赛上夺得青少年组第三名的王保仁,后来也对开封围棋事业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。   开封的围棋有了很好的起步,是围棋养育了一种文化,围棋也孕育了很多的传奇人物。也正是因为汴梁古都的悠久文化,也为城中的围棋文化埋下了种子,使得开封在围棋上颇为人杰地灵。   走进20世纪70年代,开封的业余围棋开始旺盛起来,而且水平也颇高。并且这时开封围棋界已开始注重和外界的交流,经常奔波着寻找对手切磋棋艺,这使得日后的开封围棋不但在河南省独树一帜,而且也涌现出很多的围棋人才,更使得其业余围棋界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。比如当时河南业余围棋界的明星人物王宛砾,在1974年的全国业余棋手大赛上打进第二阶段,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能继续参赛,但已令中国业余围棋圈内人士震惊异常。再就是王丙寅、曹雪忠等人,在这一时期对汴梁围棋进一步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,他们很善于发掘人才,没有使汴梁围棋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。   汴梁围棋最红火的年代当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,这一时期开封的业余围棋有了更大进步,甚至赶超了北京。而且80年代也是人才辈出时期,也是汴梁围棋开始在全国风光的时期。1982年,开封强豪刘中杰就在河南省第五届运动会上摘取了围棋赛的桂冠,15年之后的1997年,他再次问鼎“富士通”业余赛的冠军。在同日本著名棋手宫本直毅九段交手时,受让二子战胜对方。   说到刘中杰,就不得不提到开封的另一位业余强豪鲍国俊,1993年,鲍国俊夺得河南业余精英赛的冠军,这期间还培养出多位围棋“好苗子”。直到今天,刘中杰和鲍国俊两人还是开封围棋发展的顶梁柱。   刘小光领衔职业围棋   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,活跃了若干年的开封围棋终于在全国的专业围棋比赛中结出“硕果”,1980年,年仅20岁的刘小光在全国锦标赛上力压当时风光无限的陈祖德、聂卫平,获得了冠军,他的脱颖而出不只是汴梁围棋界的喜事,同时也是河南的骄傲。进入国家队之后,杀韩克日为中国围棋争得不少荣誉。当熟知刘小光的圈内棋友提及他时都评价很高,刘小光属于那种不爱张扬的人,但他对围棋的刻苦程度令人钦佩。当时正值年少的刘小光在开封围棋队学棋,有一次教练吩咐他去烧开水,而正在全神贯注钻研棋谱的刘小光接过茶壶后,并没有分散注意力,一手拿着棋谱,另一只手就把水壶放在火炉上,没过几分钟,当教练听到滋滋的怪声时,跑过去一看才发现壶里根本没有水。正是凭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,造就了刘小光这样的人才。   近几年从汴梁围棋界走出来的人才,名声最响的是目前列等级分前十名的王檄五段,年仅20岁的王檄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围棋界的“活跃分子”,去年作为重庆队的主力,夺得了围甲联赛的冠军,今年更是在国际比赛中大出风头,最近又战胜常昊打入了三星杯本赛。另外,逐渐淡出一线的李凡三段目前正致力培养优秀的棋童。正是由于汴梁围棋有着很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群众情结,才培养出了刘小光、王檄、李凡这样的优秀专业棋手。   不过,由于体制和经济上的一些因素,现今的汴梁围棋确实有些低迷,去年14岁的李天罡在强手如林的杭州城市国际业余围棋赛上的夺冠,也无法掩饰其不景气。虽然还有刘中杰,鲍国俊等这样的汴梁知名围棋人士一直在努力着,但也不能独当一面。汴梁围棋圈内的很多人士都在抱怨,汴梁围棋虽然是人才济济,但谁也不能保证可以将这些人才培养到底,只能是“伯乐相马”。汴梁的围棋要想重新振作起来,需要重新在培养人才这一块立个新的坐标。   开封是一个不缺乏美景的城市,有菊花的香气弥漫,有秀美的龙亭景观,这是一个开放的新型的旅游城市。有这些美景,风情的沉积使得开封的围棋更具有了诗情画意的特色。但汴梁围棋要走的路还很长。